来源:中金策略
Abstract
摘要
2025年开年的回调让多数投资者措手不及,但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对这一走势并不意外。回顾过去3个多月,我们从10月3日提示恒指在22,500附近已经明显透支,到随后判断时候市场在19,000-20,000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以及在2025年展望中判断市场尚未摆脱震荡格局,整体思路一脉相承,基本得到印证。
近期中美利差不断走扩无形中加大了市场的压力,尤其是中债利率下行主导的走扩往往对市场会造成压力,并伴随汇率走弱和资金流出,其背后更多反映的是宏观和政策因素的结果。一方面来自美国增长强劲和美联储降息放缓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国内利率下行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担忧却仍待纾解。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尤其是财政政策依然是必要的,但财政政策不论是间接化债还是直接需求刺激,可观的规模又是必需的。
决定政策力度的大小和快慢一个可能变数来自外部挑战。特朗普就任后关税不同情形或决定市场路径与国内政策应对。1)若关税采取渐进式(初始关税30-40%)预计对市场影响有限;2)若顶格加征60%关税,市场可能面临较大扰动。不过我们认为反而可以提供更好配置时机。与此同时,本周初美方意外将两家中国龙头企业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尽管这一清单并不直接涉及投资限制,但对于投资者情绪的扰动仍值得关注。不过从持仓角度,一个可能相对“积极”的因素是,相比2021年高点,外资持股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进一步再下行的空间也有限。
我们认为整体市场仍未摆脱震荡格局,短期谨慎为主。在政策托底但过强预期不现实的假设下,低迷时可以更积极介入,但亢奋时要适度获利。结构上,我们继续建议稳定回报(分红+回购,尤其是净现金占比较高的增长性公司)。关注政策支持下边际需求改善,叠加行业自身出清更充分的板块。
Text
正文
开年回调的原因与前景
市场走势回顾
受新一轮海外不确定性和美债美元冲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港股在2025年开年后已连续两周走弱,恒生指数再度逼近19,000点关口。指数层面上,恒生与恒生科技指数本周分别下跌3.5%与3.2%,恒生国企与MSCI中国跌幅分别达到了3.7%与4.3%。板块层面,仅原材料板块逆势上涨1.5%,媒体娱乐(-8.4%)则遭遇大幅抛售,此外交通运输(-5.7%)、房地产(-5.3%)以及保险(-5.1%)等板块跌幅也分别超过5%。
图表:上周MSCI中国指数下跌4.3%,媒体娱乐、交通运输、房地产与保险等板块最为承压
资料来源:FactSet,研究部
市场前景展望
2025年开年的回调让多数投资者措手不及。不光中债快速创出新低,美债和美元新高,包括港股在内的中国市场也突然快速回撤。但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对市场这一走势并不意外。回顾过去3个多月,我们从10月3日提示恒指在22,500附近已经明显透支,建议适度获利(《大涨后还有多少空间?》),到随后判断时候市场在19,000-20,000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短期仍以谨慎为主(《为何市场反应不佳》、《市场期待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在2025年展望中判断市场尚未摆脱震荡格局,整体思路一脉相承,基本得到印证(《2025年展望:密云不雨》)。
近期中美利差不断走扩至310bp的历史新高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市场的压力,如我们在《新高的美债与新低的中债》和《市场开年在跌什么?》中分析,中美利差走扩、尤其是中债利率下行主导的走扩(2022年4月前为收窄)往往对市场会造成压力,并伴随汇率走弱和资金流出。港股相比A股,除了同样承受中债利率下行所反映的分子端压力,同时还会更多受到美债利率走高造成的分母端压力。然而,近期港股表现却相对好于A股,除了此前港股回调更多外,也反映了中美利差更多是中债利率下行主导的现实。利差的走扩毕竟只是表象,背后更多反映的还是宏观和政策因素的结果,近期仍有加剧态势:
图表:近期中美利差不断走扩至310bp的历史新高,对于中国尤其是港股市场带来压力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1) 一方面,是因为超预期的12月非农强化了美国增长强劲和美联储降息放缓的预期,推动美债利率冲高4.7%以上。但与市场不同,我们对这一块并不过于担心。高利率带来金融条件收紧的反身性则会阻止利率进一步上行,这种“反身性”带来的摇摆过去一年多已经反复上演。
2)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国内利率下行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担忧却仍待纾解。近期中债利率的快速下行表明投资者仍在以锁定更长期限稳定利率的方式来对冲未来利率可能的进一步下行,本身隐含了对于增长和通胀前景的担忧。为了对冲利率过快下行的透支风险,央行周五宣布从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从周五市场反应看,10年中债利率虽然开盘跳升,但盘中逐渐回落,收盘反而更低。对比之下,股市跌幅甚至扩大。周五政策出台后之所以会呈现这一走势,我们认为是因为当前进一步压低融资成本,尤其是相比回报的融资成本依然是必要的。同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国债也可以起到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的效果,以推动流动性向更需要的环节传导,有效压低依然偏高的部分私人部门(如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图表:央行周五宣布从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当前央行持有国债近3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当前国内居民部门所面临的融资成本仍高于投资回报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往前看,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尤其是财政政策依然是必要的,但财政政策不论是间接化债还是直接需求刺激,可观的规模又是必需的。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周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1]。我们测算,要解决目前累积的产出缺口和信用收缩问题,或需要“一次性”(非多年规模累加)且“新增”(非同科目下已有支出)7-8万亿元广义赤字。目前已知同口径下的规模约为3万亿元左右(赤字率如果提升到4%对应1万亿元左右,加上当年2万亿元化债)。我们认为,在杠杆水平,融资成本能否短时间内快速下行以及汇率等“现实约束”下,增量刺激会有,但过高的期待可能并不现实。
图表: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基准融资成本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要解决目前累积的产出缺口和信用收缩的问题,或需要“一次性”且“新增”7-8万亿元广义赤字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然,决定政策力度的大小和快慢一个可能变数来自外部挑战。随着特朗普就任临近,关税的节奏和力度将与后续政策预期紧密相关。我们在《关税政策的可能路径与影响》中测算,1)如果关税采取渐进方式,如初始关税为30-40%,即在当前19%水平上额外增加征10-20%,这也是市场的普遍共识,这对于实际增长和市场的影响有相对可控,因此政策需要对冲的力度也相对不大(我们测算需赤字率抬升约0.5-0.7%便可予以应对)。2)如果意外顶格加征60%关税,其直接和间接影响可能非线性放大,需要对冲的财政力度(补足出口拖累的GDP需要赤字率抬升1.5-2%对冲)也将更大。这一情形下,难免对市场造成冲击,但恰恰是因为考虑到政策需大力对冲,反而可以提供更好的配置时机。
图表:EPFR显示外资对于中资股的配置比例已从2021年中的超配近1个百分点降至目前低配1.2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
除了国内政策预期外,近期海外扰动也不断增多。本周初美方意外将两家中国龙头企业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MC,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List),引发市场担忧,并直接导致相关个股大幅回调[2]。根据美国国会网站披露细则来看,CMC并不直接限制二级市场投资,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与美国防部签订、续签或延长商品、服务或技术合同等方面[3]。不过从持仓角度,一个可能相对“积极”的因素是,相比2021年高点,外资持股占比已经大幅下降。EPFR统计的海外主动型基金配置比例从2020年高点的超过14%降至5.6%(2024年11月),且已低配近1.2ppt,进一步再下行的空间也有限。我们根据其他口径汇总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无论是中国央行口径汇总的A股持仓(截至2024年9月末4,290亿美元vs. 2021年12月末约6,18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口径的中资股持仓(2023年底6,200亿美元 vs. 2020年底1.08万亿美元),还是全球头部资管机构持股汇总(2024年三季度7,761亿美元vs. 2021年一季度1.38万亿美元,图表10)都显示外资持仓已明显回落。
图表:中国央行口径下,外资A股持仓从2021年末高点6,180亿美元降至2024年9月末的4,290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财政部口径下,截至2023年底,美国投资者中资股持仓约6,220亿美元,较2020年1.08万亿美元明显回落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自下而上梳理海外机构中资股个股持仓情况,截至3Q24约7,761亿美元,较2021年初高点明显回落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建议上,我们重申此前观点:整体市场仍未摆脱震荡格局,短期谨慎为主。在政策托底但过强预期不现实的假设下,低迷时可以更积极介入,但亢奋时要适度获利。恒指在19,000点是日线,周线和月线的关键支撑位。相比A股,港股的优势在于估值和行业结构,缺点在流动性,因此只要在合适的位置介入,可以提供更强的结构韧性。结构上,我们继续建议稳定回报(分红+回购,尤其是净现金占比较高的增长性公司)。同时,关注政策支持下边际需求改善,叠加行业自身出清更充分的板块,如以旧换新下的家电、汽车,互联网等部分消费服务、家电、纺服、电子。
具体来看,支撑我们上述观点的主要逻辑和本周需要关注的变化主要包括:
1)2024年12月,中国CPI同比回落,PPI降幅略有收窄。12月中国CPI同比较11月的0.2%回落至0.1%。其中由于天气条件转好利于运输,叠加猪肉供给充足带动食品同比从1.0%下滑至-0.5%。消费品CPI同比从11月的0%回落至-0.2%,或显示“以旧换新”对于价格的影响。12月PPI同比从-2.5%收窄至-2.3%但依然低于市场预期,环比从11月的0.1%降至-0.1%。行业层面延续分化,燃气与电力季节性需求上升,但黑色金属与建材方面受房地产与基建陆续停工影响价格有所回落。
2)12月美国非农数据全面超预期。本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数据显示,12月新增就业25.6万,大幅高于预期的16.5万,4.09%的失业率也同样低于预期的4.2%,劳动参与率与时薪环比则基本与预期持平。本次亮点是服务业再度回暖,其新增就业高达23.1万成为主要动力。其中零售业12月大幅反弹4.3万人,与11月减少2.9万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消费市场可能在年末假期有所回暖。从市场反应看,超预期的非农推动美债利率走高一度接近4.8%并创2024年以来新高,美元指数同样逼近110关口。
3)中国央行表示将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情况择机恢复。一方面,近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创历史低位,投资性价比下降。另一方面,市场对于前期政府提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快速计入不少降息预期,有一定前置。
4)海外主动资金流出放缓,被动资金继续流入,南向资金流入加速。EPFR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放缓至9,866万美元(vs. 此前一周流出2.2亿美元),已连续13周流出。相反海外被动型基金继续流入3.6亿美元(vs. 此前一周流入4.6亿美元)。与此同时,南向资金流入较此前一周明显加速,并且连续3日流入规模超百亿港元,日均流入规模达到97.8亿港元。
图表:本周海外主动资金流出放缓,南向资金加速流入
资料来源:EPFR,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重点关注事件
1月13日中国12月社融、M1/M2以及贸易数据、1月17日中国四季度GDP、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职
[1]https://www.xinhuanet.com/20250110/444e5822fc614501b66d22d54f5eda6a/c.html
[2]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73945
[3]Text -H.R.2670 - 118th Congress (2023-2024):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Fiscal Year 2024 | Congress.gov | Library of Congress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1月12日已经发布的《开年回调的原因与前景》
分析员 刘刚 CFA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
分析员 张巍瀚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4010002 SFC CE Ref:BSV497
联系人 王牧遥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3060036
分析员 吴薇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4070001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有话要说...